近日,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戴家干在接受访谈时指出,今年全国共有11个省份进行新课改高考,今后的高考制度将包括学业水平测试和综合评价,从而改变“一考定终身”的考录方式。
“一考定终身”的高招制度,毫无疑问是有弊端的。因为在这种考录方式下,过分看重一次考试的分数,有一定的偶然性和不确定性。另外,学校教育跟着高考“指挥棒”走,容易造成学生高分低能,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。从国际上的情况来看,多数教育发达地区的高校录取新生,并不完全采取统一考试统一招生的方式,也不惟分数是举。
然而,我们必须看到,目前的高考招生制度实行这么多年,同样有其存在的合理性。这种方式程序规范,标准一致,能保证较高的公平性,较为适应当前的国情。改革开放以后,正是通过参加统一的高考,才让许多人才脱颖而出,改变了个人命运,成为国家建设的栋梁之才。
高考录取将增强学业水平测试和综合评价的比重,应该说,能一定程度淡化高考的“指挥棒”色彩,也有利于培养素质全面的人才。但是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,考试的问题,背后是教育的问题。在当前一些地方教育资源还不充足、各地中小学教育资源极其不平衡的条件下,在高考之外建立公平的评价衡量体系,并不是件容易的事。如果将权力下放太多,或许会为少数人的寻租行为开启方便之门。而如果只是将“一考”改成“多考”,不过是将“战线”拉长,并不能真正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。因此,对于涉及千家万户、涉及千百万人命运的高考改革,一定要慎之又慎,尤其要注意考虑最大限度地实现公平。